
大师经典·口袋本系列
5本百万级畅销经典,一次打包给你
图书简介
《福格行为模型》在这本书中,福格博士亲自拆解了他提出的福格行为模型,揭示了驱动人类所有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解析了每一个要素在驱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激发每一个要素以更好地推动行为改变的有效方法。此外,福格博士还给出了让福格行为模型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两个方法,通过设计情绪来设计行为,通过打造高频率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
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毫不费力地养成好习惯,也能够指导人们成功对抗坏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个人实现改变,也能够帮助群体直面挑战。只要掌握福格行为模型的精髓并加以灵活运用,每个人都能够轻松改变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本书给出了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包含15种人生情景与挑战、300个微习惯配方、100种庆祝方式,手把手地教你减重、减压、改善睡眠质量、摆脱坏习惯、提升效率……
《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我们在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很多餐厅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得多;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等等。
虽说很多人以为经济学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本书收录的100多个事例是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的书面作业,他要求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人们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并将之写成普通人一看就懂的500字短文。仔细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如果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如果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如果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清闲的工作……那么这本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千面英雄》
《千面英雄》是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享誉世界的代表作,也是他“单一神话”观的奠基之作。坎贝尔历尽多年搜寻阅读了全球各地的神话与宗教故事,将这些故事中的共通的奥秘汇集在几百页的《千面英雄》中,将神话之源轻松显现在世人面前。
坎贝尔告诉我们,英雄的旅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启程:放弃当前的处境,进入历险的领域;启蒙:获得某种以象征性方式表达出来的领悟;考验:陷入险境,与命运搏斗;归来:再度回到正常生活的场域。这是每一位英雄的必经之路。
坎贝尔穿越古今,打通全世界神话中的经脉,帮助现代人重拾解读神话的本能,让希腊、北欧、印度、埃及、中国神话再度与我们对话。指引我们发现内心的奥秘,接触无限的真实。每位读者都可以在阅读中唤醒心底隐藏的神性,像英雄一样开启冒险、经历考验、载誉归来。
《稀缺》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有效率。为什么稀缺心态会让我们无法摆脱稀缺?因为处于稀缺中的人,其心智容量和认知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导致其习惯于应付匮乏的行为模式。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稀缺就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噪声》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蕞推崇的行为经济学著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个人如何才能摆脱财务困境,组织如何才能重获时间,而社会又如何才能帮助穷人?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最好的告别》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晚年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
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刘瑜:《最好的告别》帮助我们挪开捂住眼睛的手,讲述个人以及社会在面对死亡时如何保持从容。原《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阿图·葛文德令人难忘的精湛之作!《自然》杂志:难得读到这样一本发人深省的书。
目录
《福格行为模型》中文版序行为设计改变一切
前言行为设计的价值
01福格行为模型,影响行为的要素只有3个
3要素齐备,行为才能发生
理解行为,就能影响行为
解决行为问题的3个步骤
用福格行为模型观察世界
02要素1,动机,找到实现愿望的黄金行为
明明拥有动机却还是无法改变的5个原因
明确愿望与列出行为集群
行为匹配的3个误区
焦点地图
轻松找到你的黄金行为
03要素2,能力,让行为简单到随时顺便都能做
“容易做”分析,在能力范围内找到行为
实现“容易做”的3种方式
设计你的微习惯
只要足够简单,就能实现改变
04要素3,提示,善用锚点时刻让行为立刻发生
生活中常见的3类提示
设计“对”的提示的3个步骤
在日程中找到最佳锚点
“珍珠习惯”,管理压力与焦虑
05创造积极情绪,将行为固化为习惯
行为设计,本质就是情绪设计
习惯来自让你感觉美好的情绪
用庆祝滋养你的“习惯花园”
庆祝的原则,“及时又简单”
打一场“庆祝闪电战”
06高频率小成功,让小改变自然生长
习惯的生长,习惯的繁殖
从想改变的地方开始,逐渐感受成功
掌握技巧,变身“习惯忍者”
07行为改变系统方案,一次只解一个结
行为改变系统方案的3个阶段
一次只解一个结,关键是不断继续
从小改变中看到颠覆的美
08群体行为设计,帮助其他人感受成功
改变他人必须坚持两项原则
引导群体行为的两种身份
群体行为设计的场景实践
行为设计能够应对任何挑战
结语改变一切的小改变
附录福格行为设计工具箱
《牛奶可乐经济学》
推荐序一欢迎进入经济学的游乐园
何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推荐序二经济学解释生活
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
前言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引言解开人类日常行为之谜
01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02供求关系实践
03职场的奥秘
04折扣中的经济学
05军备竞赛与公地悲剧
06所有权之谜
07市场信号揭秘
08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
09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
10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11起源二题
作者后记
《千面英雄》
中文版序
1949年版前言
开场单一神话
神话与梦境
悲剧与喜剧
英雄与神
世界的中心
第一部分英雄的历险
01启程
历险的召唤
拒绝召唤
超自然的援助
跨越第一个阈限
鲸鱼之腹
02启蒙
考验之路
遇到女神
妖妇的诱惑
与天父重新和好
奉若神明
最终的恩赐
03归来
拒绝回归
借助魔法逃脱
来自外界的解救
跨越归来的阈限
两个世界的主宰
生活的自由
04解答
被二手了的神话
被破坏的神话
寻找消失的线索
第二部分宇宙创世的周期
05产生
从心理学到形而上学
宇宙的循环
源于空——太空
太空之中——生命
化一为众
创世的民间故事
06童贞女得子
宇宙之母
命运的母体
救赎的子宫
童贞女做母亲的民间故事
07英雄的蜕变
最初的英雄与人类
人类英雄的童年
战士英雄
情人英雄
国王英雄和暴君英雄
救世主英雄
圣徒英雄
英雄的离去
08消解
小宇宙的终结
大宇宙的终结
尾声神话与社会
变形人
神话、膜拜与冥想的作用
今天的英雄
附录
注释
插图注解
致谢
约瑟夫·坎贝尔基金会简介
译者后记
《稀缺》
引言资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态
第一部分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资源稀缺换来了专注与回报
专注红利
管窥
管窥所导致的忽视
管窥负担
第2章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噪声”干扰了我们的思想
带宽负担1——认知能力
带宽负担2——执行控制力
收割前后的印度农民
其他形式的稀缺
稀缺,完全不同于压力和忧虑
稀缺让人变笨和更加冲动
第二部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
第3章装箱、余闲和权衡式思维
权衡式思维
余闲
穷蜜蜂与富泥蜂
余闲心态下的购买行为
没有余闲时犯错,后果很严重
稀缺的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第4章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道理
50美元,在穷人和富人眼中的价值不一
知觉的相对性
1美元的真正价值
识解
机会成本
第5章借用与短视
管窥与借用
《家庭问答》的启示
忽视未来
无力规划
第6章稀缺陷阱
停不下来的杂耍
逃离
问题的根源
余闲,应对突发事件的利器
贫穷始于富足
孤独就是社交稀缺
改变心态,逃离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第7章穷人为什么穷
“最后一公里”问题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
大脑自由才能成为合格家长
穷人缺钱又缺带宽
带宽负担导致智力下降
第三部分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如何让穷人摆脱贫穷
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
让“警报”来得更早些
节省带宽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带宽可以构建
扶贫是个长期项目
第9章如何解决组织中的时间稀缺
余闲的重要作用
余闲,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45倍!火星探测器的教训
用余闲对抗救火陷阱
亨利·福特的时间管理智慧
“红花”日本料理的启示
“舍维斯”的餐桌管理经验
第10章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视野中
让“疏忽”等同“默许”
保持警觉
找准关联行动时机
节约利用带宽
在带宽充裕时行动
为带宽不足的人提供便利
从富足起步
以余闲应对突发事件
结语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注释
译者后记
《最好的告别》
赞誉
总序了不起的葛文德
自序一介凡夫——医生也许都想错了
第1章独立——活到100岁的代价
田园牧歌式的老年生活
活得久了,问题来了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再
第2章崩溃——接受变老这件事
人如何衰老以及为什么会老
连医生都避之不及的老年病
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
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
老年病学家的晚年生活
第3章依赖——我们为老做好准备了吗
衰老是一系列的丧失
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
“关”在救济院的“犯人们”
应运而生的疗养院
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
第4章帮助——适应从家到老人院生活的转变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去老人院看一看
老人的渴求:一扇能上锁的门
有没有一个真正像家的“老年之家”
如何平衡善意的保护和自立的尊严
第5章更好的生活——抗击疗养院的三大瘟疫
绝望疗养院里的疯狂计划
用两条狗、4只猫、100只鸟发起的革命
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
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
战胜老年生活的无聊与无助
第6章放手——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大限来临该做什么
善终护理不是无所作为
100种治疗方法不一定能有一种有用
尽全力救治也许不是最正确的做法
临终讨论专家的话术
从医疗到照顾,从绝望到解脱
第7章艰难的谈话——为迎接生命的终点谋求共识
选择可以信任的医生
三种医患关系:家长型、资讯型、解释型
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
少做一点也是一种帮助
艰难的谈话如何开始
第8章勇气——最好的告别
选择比风险计算更复杂
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
和父亲最后的对话
尾声三杯恒河水——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致谢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