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世界的很多看法,都是无稽之谈

2022-08-08 10:39:14 阅读 1019 次

你对世界的很多看法,都是无稽之谈-湛庐

如果你不了解日常经验中出现大规模错觉的频率有多高,那你对世界的诸多看法恐怕都是无稽之谈。因为大规模错觉是人类的常态,而非例外

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很容易一试真伪:

问问你的邻居持有何种宗教信仰或政治观点。你会发现,你们的世界观存在明显的不一致。你肯定不会说,你的邻居和所有认同他们的人都生活在某种幻觉之中。比如,你可能认为死亡意味着人将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你的邻居却相信人死亡后会转世——这怎么行?你和邻居不可能同时都对,你们当中至少有一方必然正置身于一场大规模错觉之中。

而且,这不仅仅限于你的邻居,在你看来,数百万人拥有相同的大规模错觉。

再比如网络泡沫,这是对仍在亏损的初创企业价值认知的大规模错觉。而其他所有的金融泡沫同样都是大规模错觉。

接下来,我将具体地介绍几个著名的、更加骇人听闻的大规模错觉事件。网上也能搜到很多历年来大规模错觉的实例。大规模错觉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除非真的能打破咒语,否则我们根本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置身其中

通过下面的实例,你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模式。只要你意识到启动大规模错觉多么容易,确认偏误又是如何添油加醋的,你或许就能渐渐地意识到它在日常生活中多么常见了。

你对世界的很多看法,都是无稽之谈-湛庐

塞勒姆女巫审判案

1692—1693年,美国当局在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处决了20名女巫。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大规模错觉事件。而这一切始于4名少女,当时她们毫无征兆地开始痉挛发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个白痴暗示这是巫术作怪,那么从这一刻开始,确认偏误便掌控了一切。一旦大脑滤镜采用了“寻找女巫”的设置,所有的证据都将与“女巫”框架相吻合。

奥森·韦尔斯的“世界大战”

1938年,作家奥森·韦尔斯在电台播放了改编自作家H. G.威尔斯的小说《世界大战》的广播剧。切入频道时错过节目简介的听众误认为自己正在收听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新闻报道。

这是一起罕见的双重大规模错觉事件。第一重大规模错觉是听众误认为广播剧是新闻报道,相信外星人正在攻击地球。但这一“大规模错觉”并未影响太多人,因为当时广播剧的听众很少。第二重大规模错觉是,这一事件慢慢被传播得越来越夸张,最终导致公众认为它是一场全美范围内的外星人入侵事件。

对此,我可以进行证实。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告诉我,这套广播剧同时愚弄了美国大部分地区的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该节目的听众群很小,而且,凡是收听了剧情简介的人,都知道它改编自一本小说,是一部虚构作品。

麦克马丁审判案

20世纪8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曼哈顿海滩上一所学前儿童学校的经营者被控猥亵了360名儿童,并遭到逮捕。经过审判,这名经营者的所有罪名都不成立。后来我们才得知,在询问孩子时,调查人员使用了极具暗示性的提问形式,使得这些孩子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然而,没有一个故事是真实的。

我在催眠课上学习到,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凡是受过此类训练的人,都看得出这是怎么一回事。读完《以大制胜》本书,你同样也能做到。

郁金香狂热

1637年,荷兰人迷醉于新出现的郁金香,将用来种植的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抬高到一名熟练工人年收入的10倍左右。每个人都知道,这种植物并无实用价值。但只要人们相信,如果出现另一个傻瓜以更高的价格从上家手里买下郁金香球茎,郁金香的价格就会继续攀升。但就像所有的金融泡沫一样,它最终也破灭了。

你对世界的很多看法,都是无稽之谈-湛庐

除了大规模错觉,我们还时常会接触到一些以假乱真的伪科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很难分辨个中差异,而这也是引发大规模错觉的根源之一。

从第二维度的角度来看,大规模错觉很少见,根本不值一提。但对第三维度的专业说服者来说,大规模错觉很常见,它们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一个人。这种训练和经验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当今一些重大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

以全球变暖为例。来自第二维度的人认为,大规模错觉很罕见,于是他们将这样的假设应用到每个主题上。所以,如果他们注意到大多数科学家站在同一阵营,那这种观察对他们而言就很有说服力。毕竟,一个理性的人难免会想要跟理解相关主题的聪明人士站在同一阵营。这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但生活在说服术能发挥作用的第三维度的人,对气候变化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这部分人将大规模错觉视为常态和惯例。对全球变暖这一话题,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我的“初始偏见”),哪怕经过反复的实验,哪怕有同行审议,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将导致何种严重后果的看法也难免会出错。每一种采用复杂预测模型的情况,都拥有广阔的空间,来容纳伪装成理性的偏误。只需调整假设,就可以得出任何我们想要的结果。

还有另外一点:反对气候变化共识的科学家,在职业和声望上都将面临巨大的风险。这是产生大规模错觉的完美设置。因此,产生大规模错觉只需要以下两个条件:

①存在一个复杂的预测模型,内含大量假设;

②存在极大的财务和心理压力,驱使人们认同共识。

在第二维度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方法和同行审议评审会消除偏误。但在第三维度中,假如包括同行审议人员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有着同样的大规模错觉,那么科学方法也无法检测出偏误。

你对世界的很多看法,都是无稽之谈-湛庐

我不是科学家,也无法验证气候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但如果事实证明,与这一主题有关的绝大多数专家产生了大规模错觉,也并非不可能,甚至在我看来很寻常。在我所历经的现实里,每当涉及复杂预测模型时,就会例行出现大规模错觉;或者说,我总能预料到即将出现大规模错觉的情况。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本身就充斥着大规模错觉,它并不罕见。

每当普通民众与气候科学家站在同一阵营时,前者往往认为自己支持的是科学。而实际上,普通民众并未参与科学,也没有参与其他类似的事情,他们只不过是接受了科学家的意见而已。在第二维度中,这非常合理,因为成千上万的科学家总不可能都出错吧。但在第三维度中,我们可以接受“科学家们是对的”这种可能性,说不定他们的确是对的;但从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说绝大多数气候科学家正体验着共同的错觉,同样很正常,也很自然。

再说得清楚些,我并不是说大多数科学家在气候科学上搞错了,我只是在提出某种观点,即这一群人,如果正经历着一场与他们的财务和心理激励相一致的大规模错觉,同样很正常,也很自然。事实上,科学方法和同行审议过程,在某些特定时间内并不一定能捕捉到大规模错觉。就科学而言,我们永远不知道,对于真相的追寻,我们是走在路途之中,还是已经找到了它。有时,这两种情况看起来完全一样。

气候科学是一个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主题。相较于普通民众,专业的说服者不太容易为专家所动。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门外汉怀疑科学真理,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个人搞错了。而如果一位专业的说服者对某一“科学真理”充满怀疑或提出反对意见,那就要多留点心了。

推荐阅读

你对世界的很多看法,都是无稽之谈-湛庐

如今,想要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赢得胜利,抢夺用户的注意力,不仅要懂得如何影响用户,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抢先对手影响用户。

在本书中,知名系列企业管理漫画《呆伯特》作者斯科特·亚当斯介绍了自己的说服理论,即如何利用“武器级”说服力,抢先竞争对手影响受众,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全方面解读超越逻辑的“武器级”说服术,让你轻松说服世界上80%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