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APP - 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

“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

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朱松纯

图书简介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社会热潮。通用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学术研究层面,经常与“国家间科技争夺”“堪比‘原子弹’一样的战略影响力”这样的表述放在一起。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我国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人能否建立自主的、原创的独立思想和流派,关系到能不能在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中抢占制高点。



为什么AlphaGo、ChatGPT没有在中国诞生?为什么中国只能出现“百模大战”?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



每每站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我们总会听到来自历史的叩问。无论是“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杨振宁三问”,还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中国之问”,都考验着我们国家战略方向的确立和科学家的使命感。我想,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一条底层逻辑自主可控的创新之路,走人工智能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创新之路,走不随大流、坚信人工智能的“中国时代”必将到来的创新之路。



《为人文赋理》——从通用人工智能的视角来诠释中国的思想。朱松纯教授致力于搭建人文社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向连接,本书是为人文赋“理”,即以人工智能的数理与认知模型诠释中国思想,试图为中国优秀哲学思想构建严格的数理体系,以便中国思想可以在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指导社会治理与实践,从而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为此,本书先从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说起,基于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历程指出演化的关键在于“心”的出现,探索“心”的构成。接下来,本书提出一个中国传统思想的“五彩线”模型,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如阴阳、风水、易经、因果报应、禅宗、理学、心学、汉字等,用人工智能数理模型对其进行解读。最后,本书简要介绍了智能社会治理的社会实践。



《为机器立心》——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路线。在书中,朱松纯教授解答了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如何认清智能的本质、如何为人工智能找到统一理论与认知架构,进而为机器立“心”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迷思”,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3大迷思: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要寻找“乌鸦智能”而不是“鹦鹉智能”;理(U体系)与心(V体系)并非对立。第二部分“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开创性地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八个关键问题,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的4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通界”、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智测试”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

目录

《为人文赋理》
前言历史关头: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
第一部分为人文赋理,谈通用人工智能与中国思想
01亿年历程:文明演化的关键
智能与非智能的边界:“心”的出现
价值体系:先天与习得的价值层次
认知架构:拓展、升维的思维空间
02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一元多体与多元一体
中国思想“和合”的根源:信息偏差与描述式建模
03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数理解读
《河图》《洛书》,中国最古老的数理认知
天圆地方,中国最古老的几何认知
阴阳,中国最古老的视觉认知
道家的风水:错误归因与场景可供性
《易经》与占卜: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决策模型与随机计算
占卜:蒙特卡罗采样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与数据驱动的概率模型
陆王心学:“心”即是“理”,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哲学思想
因果报应,价值的“记账”系统
禅宗:基于心智模型的高阶通讯与主观唯心论
汉字造字:具身智能、心智与会意的妙用
04百年变局:为天地立心的探索
思想概念与关键词的总结
UV失衡: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打造大型社会模拟器:求解未来人类社会UV平衡态
为天地立心:积极探索人类文明新模态、新道路
第二部分“心”与“理”的平衡,谈人生意义
05初读文学《赤壁赋》与重读学术《赤壁赋》
苏轼的哲思: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活明白
当今学子的困惑
初读文学《赤壁赋》:横槊赋诗
重读学术《赤壁赋》:清风明月
06三读哲学《赤壁赋》:“心”与“理”的平衡
人生的有限与无穷
出世与入世:“心欲”与“天理”的平衡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
07社会不朽论:中国价值观的人生意义与极限值
中国人的三不朽
社会不朽论
第三部分学术人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08爱因斯坦评论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读书与科研的功利思想,价值观的错位与扭曲
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探讨思想自由的“清风明月”境界
士与仕之间游走,技术与资本博弈
学术人生价值与评估:科研的三个时期
09三十功名逐一统,八万里路怀家国
家庭教育与初等教育
放弃保研资格,去哈佛大学追求人工智能统一理论
导师的支持
卷积神经网络不是一个统一理论
不随波逐流,是性格使然吗
人工智能这一波热潮,我们还是在追赶吗
科研职业化
如何看待中国大学成立了很多人工智能学院
中美的人工智能
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
科学的前沿与我们的机会
10晴耕科研,雨读金庸
通班的寒假作业
人生的参照
学术与江湖
11胸怀伟大理想,践行爱国情怀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人才成长的“中心极限定律”
成才的基本要素
选择与被选择
人才成长的关键指数:SCI指数
践行家国情怀
结语开展有组织科研,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
《为人文赋理》
前言为机器立心,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第一部分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3大关键谜思
01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
探源: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颠覆式创新:突破数据统计的局限
大模型与缸中之脑
是真的掌握了概念,还是仅仅形成了“隐藏记忆”
为什么大模型不是AGI
02不是鹦鹉,而是乌鸦
未来目标:一只乌鸦给我们的启示
人工智能研究的认知架构:小数据,大范式
计算机视觉:从“深”到“暗”
认知推理:走进内心世界
语言通信:沟通的认知基础
博弈理论:获取、共享人类的价值观
机器人学:构建大任务平台
机器学习:学习的极限和停机问题
03理(U体系)与心(V体系)并非对立
智能的本质:各种现象
智能的演化:理(U体系)与心(V体系)的博弈
智能的3个哲学阶段
第二部分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
04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个大一统理论框架,让AI眼里有活
两个系统完备性,让AI的脑袋不缺弦
三个基本特征,让AI能完成自主任务
05八个关键问题,让AI具备三观
关键问题1:认知架构,机器与人如何“志同道合”
关键问题2:自我意识是否能从智能体中涌现
关键问题3:如何让人工智能具备高水平的社会智能
关键问题4:价值驱动是模型进化的“刚需”
关键问题5:让机器人学会人类的价值函数
关键问题6:具身智能,知行合一
关键问题7:可解释性是“信任”的前提
关键问题8:价值对齐让人机互信
06“四通八达”,通用人工智能的蓝本
通通: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通界: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
通智测试: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
通境: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牛顿和达尔文的统一之辩
附录评级测试: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价值层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