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庐APP - 对话最伟大的头脑,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朱松纯老师专属链接
纸质书

“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朱松纯老师专属链接

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含《为人文赋理》《为机器立心》
¥ 129.8会员价:¥ 99.9

此商品为预订图书,具体发货请添加微信小庐对接

image.png


“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蓝图”系列

【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人工智能专家

斯隆奖、马尔奖、赫尔姆霍茨奖得主,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朱松纯 重磅力作


43c303ac9ad8d07603b3491877e2100.jpg


作者简介


朱松纯


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工智能领域著名学者、哈佛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基础、计算机视觉、统计建模与计算、认知科学、机器学习、自主机器人等。曾任职于美国布朗大学、斯坦福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获得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认知科学领域多个国际奖项。


斯隆奖、马尔奖、赫尔姆霍茨奖得主,两次担任美国(联合英国)视觉、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跨学科合作项目负责人,两次担任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主席。长期致力于构建人工智能科学的统—数理框架。


【内容简介】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社会热潮。通用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纯粹的学术研究层面,经常与“国家间科技争夺”“堪比‘原子弹’一样的战略影响力”这样的表述放在一起。《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我国到2050年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人能否建立自主的、原创的独立思想和流派,关系到能不能在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中抢占制高点。


为什么AlphaGo、ChatGPT没有在中国诞生?为什么中国只能出现“百模大战”?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


每每站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我们总会听到来自历史的叩问。无论是“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杨振宁三问”,还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中国之问”,都考验着我们国家战略方向的确立和科学家的使命感。我想,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一条底层逻辑自主可控的创新之路,走人工智能与人类价值观对齐的创新之路,走不随大流、坚信人工智能的“中国时代”必将到来的创新之路。


《为人文赋理》——从通用人工智能的视角来诠释中国的思想。朱松纯教授致力于搭建人文社科与通用人工智能的双向连接,本书是为人文赋“理”,即以人工智能的数理与认知模型诠释中国思想,试图为中国优秀哲学思想构建严格的数理体系,以便中国思想可以在正在到来的智能时代指导社会治理与实践,从而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为此,本书先从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说起,基于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历程指出演化的关键在于“心”的出现,探索“心”的构成。接下来,本书提出一个中国传统思想的“五彩线”模型,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类别如阴阳、风水、易经、因果报应、禅宗、理学、心学、汉字等,用人工智能数理模型对其进行解读。最后,本书简要介绍了智能社会治理的社会实践。


《为机器立心》——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中国路线。在书中,朱松纯教授解答了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如何认清智能的本质、如何为人工智能找到统一理论与认知架构,进而为机器立“心”等重要问题。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迷思”,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3大迷思: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要寻找“乌鸦智能”而不是“鹦鹉智能”;理(U体系)与心(V体系)并非对立。第二部分“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开创性地提出了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八个关键问题,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的4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通界”、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通智测试”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


【各方赞誉】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核心技术,正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朱松纯教授的这套书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次对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深刻思考,也是对未来智能社会发展方向的探索。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近来的技术突破震撼了世界,而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人类探索的精神。松纯兄的探索精神是我们的榜样。本书从文理融合、跨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以技术为度量之尺,以哲学思想为探索之域,开启了与读者共同的探索之旅。这是一场跨越知识边界的冒险,是一次真正有趣且充满惊喜的思想旅程。

沈向洋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


朱松纯的新书不仅是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总结,也是对人类文明跃迁的呼吁。他通过东西方文明智慧鼓励我们深思“心”如何在智慧体中生发——这种发自本心的驱动力将是未来智能体超越任务执行、迈向自主创造的关键。

饶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的亘古主题。面对即将来临的智能社会,科技如何为人文赋能、人文如何为科技引航,无疑是迫切的时代主题。朱松纯教授的两本书相互呼应,生动展现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勾勒出可能的未来图景,值得关心人工智能前沿发展的读者关注。

强世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原部长


全球杰出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学贯中西、跨越文理,将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古老的儒释道思想相比较、融通,提出“为人文赋理”“为机器立心”,诚东方西方文明互鉴、科学人文相辅相成之崭新篇章,值得热爱中国文化的现代读者高度关注。

吴国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


对于机器人AI行业,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最至关重要的,其中把握AI发展的趋势是赢得未来最重要的核心。朱松纯教授在本书深入探讨了AI当下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内容丰富,描述清晰,详细探讨了AI领域最核心、最关键的几个高层问题。这套书非常适合对人工智能有兴趣的人阅读学习,提升对AI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王兴兴

Unitree宇树创始人、CEO


【目录】


《为人文赋理》

微信图片_20241029114214.jpg


前言历史关头:智能时代的文明与道路


第一部分为人文赋理,谈通用人工智能与中国思想


01亿年历程:文明演化的关键

智能与非智能的边界:“心”的出现

价值体系:先天与习得的价值层次

认知架构:拓展、升维的思维空间


02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中国思想的五彩线模型

一元多体与多元一体

中国思想“和合”的根源:信息偏差与描述式建模


03千年根脉:中国思想的数理解读

《河图》《洛书》,中国最古老的数理认知

天圆地方,中国最古老的几何认知

阴阳,中国最古老的视觉认知

道家的风水:错误归因与场景可供性

《易经》与占卜:世界上最早的统计决策模型与随机计算

占卜:蒙特卡罗采样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与数据驱动的概率模型

陆王心学:“心”即是“理”,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哲学思想

因果报应,价值的“记账”系统

禅宗:基于心智模型的高阶通讯与主观唯心论

汉字造字:具身智能、心智与会意的妙用


04百年变局:为天地立心的探索

思想概念与关键词的总结

UV失衡: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打造大型社会模拟器:求解未来人类社会UV平衡态

为天地立心:积极探索人类文明新模态、新道路


第二部分“心”与“理”的平衡,谈人生意义


05初读文学《赤壁赋》与重读学术《赤壁赋》

苏轼的哲思:人生的意义

什么是活明白

当今学子的困惑

初读文学《赤壁赋》:横槊赋诗

重读学术《赤壁赋》:清风明月


06三读哲学《赤壁赋》:“心”与“理”的平衡

人生的有限与无穷

出世与入世:“心欲”与“天理”的平衡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解读“心”与“理”的平衡


07社会不朽论:中国价值观的人生意义与极限值

中国人的三不朽

社会不朽论


第三部分学术人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08爱因斯坦评论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读书与科研的功利思想,价值观的错位与扭曲

科学殿堂中的三种人

探讨思想自由的“清风明月”境界

士与仕之间游走,技术与资本博弈

学术人生价值与评估:科研的三个时期


09三十功名逐一统,八万里路怀家国

家庭教育与初等教育

放弃保研资格,去哈佛大学追求人工智能统一理论

导师的支持

卷积神经网络不是一个统一理论

不随波逐流,是性格使然吗

人工智能这一波热潮,我们还是在追赶吗

科研职业化

如何看待中国大学成立了很多人工智能学院

中美的人工智能

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

科学的前沿与我们的机会


10晴耕科研,雨读金庸

通班的寒假作业

人生的参照

学术与江湖


11胸怀伟大理想,践行爱国情怀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人才成长的“中心极限定律”

成才的基本要素

选择与被选择

人才成长的关键指数:SCI指数

践行家国情怀

结语开展有组织科研,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


《为人文赋理》

微信图片_202410291142141.jpg


前言为机器立心,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


第一部分厘清通用人工智能的3大关键谜思


01ChatGPT等大模型无异于缸中之脑

探源: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颠覆式创新:突破数据统计的局限

大模型与缸中之脑

是真的掌握了概念,还是仅仅形成了“隐藏记忆”

为什么大模型不是AGI


02不是鹦鹉,而是乌鸦

未来目标:一只乌鸦给我们的启示

人工智能研究的认知架构:小数据,大范式

计算机视觉:从“深”到“暗”

认知推理:走进内心世界

语言通信:沟通的认知基础

博弈理论:获取、共享人类的价值观

机器人学:构建大任务平台

机器学习:学习的极限和停机问题


03理(U体系)与心(V体系)并非对立

智能的本质:各种现象

智能的演化:理(U体系)与心(V体系)的博弈

智能的3个哲学阶段


第二部分1238,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线图


04一个框架,两个系统完备性,三个基本特征

一个大一统理论框架,让AI眼里有活

两个系统完备性,让AI的脑袋不缺弦

三个基本特征,让AI能完成自主任务


05八个关键问题,让AI具备三观

关键问题1:认知架构,机器与人如何“志同道合”

关键问题2:自我意识是否能从智能体中涌现

关键问题3:如何让人工智能具备高水平的社会智能

关键问题4:价值驱动是模型进化的“刚需”

关键问题5:让机器人学会人类的价值函数

关键问题6:具身智能,知行合一

关键问题7:可解释性是“信任”的前提

关键问题8:价值对齐让人机互信


06“四通八达”,通用人工智能的蓝本

通通: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

通界: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务仿真平台

通智测试:通用人工智能评级标准与测试平台

通境: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


结语人工智能时代,牛顿和达尔文的统一之辩

附录评级测试: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价值层级划分


【基本信息】



开本:16K

装帧:平装套装(两册)

定价:199.80元

装帧方式:软皮套盒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