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5年,这本书为何仍值得反复阅读?

2022-12-28 10:48:44 阅读 398 次

出版25年,这本书为何仍值得反复阅读?-湛庐

"每一栋办公楼宇中的咳嗽声都此起彼伏,**你阳康了吗?**似乎找不见“无症状”感染者,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烧、疼痛、咳嗽……两天前,浙江防疫部门部门透露,在人口6500万的浙江,日新增感染人数已突破了100万例。

如果传染病的兴起与定居农业、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关,那么,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已经日趋完善,环境也越来越整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为什么病菌依然是人类社会难以摆脱的梦魇?

据已“人类为世界中心论”,我们必须要消灭一切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病菌,但放置整个地球的生态中,**病菌和人类,谁才是终极捕猎者?**谁才是星球霸主?

今天,湛庐君邀你一起重读《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被誉为“人类大历史的开山之作”,虽然已经出版了25年,但作者戴蒙德无所不包的知识范围和领域深度,能带我们跳出小世界和小历史的范围,来理解大历史观和大世界观对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自身决策的启示。"

作者:熊易寒,源自湛庐阅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精读班

1.

至小者至强,至强者至弱

出版25年,这本书为何仍值得反复阅读?-湛庐

虽然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但人类经常被各种病菌吊打,像天花、流感、肺结核、疟疾、鼠疫、麻疹、霍乱这些疾病,都是由动物携带的病菌演化而来。

1347年至1351年,欧洲爆发了特大规模的鼠疫,这种病被称为“黑死病”,因为患者会因皮下出血而导致皮肤变黑。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黑死病是怎么来的?一种说法是,印度来的商船把黑死病带到了地中海,当时的船只卫生条件很差,经常有老鼠出没,这些老鼠随着商船进入欧洲大陆。另一种说法是蒙古兵带来了黑死病,西征的蒙古大军在围攻黑海城市卡法时,把黑死病带到了欧洲。

黑死病的直接诱因是跳蚤身上携带的鼠疫杆菌,这种跳蚤学名为“印鼠客蚤”,印度的印,老鼠的鼠,客人的客,专门寄生在欧洲的黑家鼠身上。许多细菌生活在这些跳蚤的身体中,阻塞跳蚤的胃部并使它变得非常饥饿,导致跳蚤不断地叮咬宿主。跳蚤胃里的细菌经由血液流动到开放的伤口中,使得细菌传播到新的宿主身上。

由于黑死病感染的规模非常大,它最终让欧洲人获得了群体免疫。但这种免疫也不是很牢靠,后来欧洲还是反复出现好几次鼠疫大流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流行是1720年爆发的马赛大瘟疫。之后鼠疫在欧洲就逐渐消停了。

鼠疫给欧洲带来巨大的苦难,但最终拯救欧洲人的也是老鼠,来自亚洲的印度褐鼠。18世纪南亚次大陆发生大地震,众多掩埋在废墟中的尸体,加上炎热的气候,导致当地褐鼠大量繁殖。为了寻找足够的空间和食物,褐鼠开始向西迁徙,沿着商队的足迹进入欧洲。

由于褐鼠在个头、智商,以及团队协作上都碾压欧洲的土著黑鼠,很快就把黑死病的宿主黑鼠排挤出局。其实,褐鼠身上寄生的跳蚤“角叶蚤”同样可以携带鼠疫杆菌,但与欧洲黑鼠身上的“印鼠客蚤”不同,角叶蚤对褐鼠的忠诚度很高,即使宿主死亡也不会从老鼠转移到人类身上,这就阻断了疫情传播的途径。随着褐鼠逐渐在欧洲安家落户,黑死病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也就是说,褐鼠作为外来物种的入侵意外地拯救了欧洲。

话说回来,黑死病带给欧洲的不仅仅是灾难,也有因祸得福的一面。

首先,黑死病让欧洲人暂时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减少使得人地矛盾得到了缓解,土地资源不再那么紧张。

农民拥有了更多的权益,甚至有了土地所有权,这激励农民进行创新和投资;农民采用作物轮耕的方法,密集耕种土地。收割完小麦等根系比较浅的作物之后,人们会种下甘蓝等根系很深的块茎作物,最后种下豆类作物,恢复土壤中的氮含量。

在农业技术方面,荷兰出现了可调节式无轮犁车,有了这种工具,一两头牛就可以完成6到8头牛的耕种量,并且可以排出湿地里的水分,使农业产量激增。

其次,黑死病造成了无差别的死亡,不少神职人员也因感染黑死病而死亡,人们开始质疑教会的权威。

因为教会一直对民众说,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有罪的人。但是神职人员也大量地感染,这个时候教会权威就下降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维持不下去了,人们不再那么迫切地追求天堂幸福,更加注重现世的幸福,这样就有助于欧洲人摆脱宗教蒙昧状态,促进了人文主义的萌芽。

最后,黑死病导致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医院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下水道也有了合理规划,人们发明了浴室、厕所、排污系统等一整套工业系统,帮助人们打造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2.

欧亚大陆的农业优势与病菌的繁殖变异

出版25年,这本书为何仍值得反复阅读?-湛庐

为什么黑死病会发生在欧洲?其实这与欧亚大陆的农业优势有关。类似于黑死病这样的传染病一般不会在人口少的狩猎—采集部落和刀耕火种的农民之间流行。

为什么农业的兴起会触发群聚传染病的演化?

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能够养活十倍甚至百倍以上的人口,人口的高密度聚集为传染病提供了温床。

其次是因为狩猎—采集部落经常搬迁营地,留下富含微生物和幼虫的粪便;但定居下来的农民没有科学的污水排放系统,相当于为微生物入侵人体和水源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

还有一些农业社会采用人类的粪便和尿液作为农家肥,细菌和寄生虫更容易找到感染的对象。

与农村相比,城市更加是微生物的天堂。城市人口更加稠密,环境污染厉害,贸易和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对病菌来说是“老鼠掉到米缸里”。

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公共卫生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居民的人均寿命都低于农村地区。这和我们现在的情况非常不一样,现在我们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15世纪到19世纪末,欧洲人在整整5个世纪里都尽量避免洗澡,据说路易十四一辈子也就洗了三次澡,人们不得不用香水来遮盖自己熏人的体味。

还有更恶心的,在19世纪伦敦的下水道处理厂建成之前,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送入流经伦敦和英格兰南部的泰晤士河。更糟糕的是,人们还把这条河直接作为饮用水的来源。因此,他们不仅摄取了水,而且还喝了邻居的尿液和粪便。

1853年,伦敦市民在饮用了泰晤士河中不安全的水后,进入了霍乱的流行期,但真正促使他们改变污水处理方式的是1858年的伦敦大恶臭事件。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污水开始发酵,因此产生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并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最终,英国政府聘请工程师瑟夫·巴扎尔盖特开发了一个复杂的下水道系统,来解决臭气熏天的问题。巴扎尔盖特和他的同事们建造了82英里与泰晤士河平行的下水道,还有1 100英里的街道下水道。新的下水道拦截了旧的下水道,将污水输送到城外的处理厂。

我们可以看到,发达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带来一个坏消息,也就是让人们罹患传染病的概率大大提高了,随着定居农业和城镇的兴起,人口密度增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会在社会上四处传播。

但也有一个好消息,就是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是部分可遗传的,幸存下来的人会将抗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比中国人更能接受群体免疫的抗疫思路。

3.

漂洋过海去看你:病菌也发现了新大陆

出版25年,这本书为何仍值得反复阅读?-湛庐

欧洲人对外征服的过程中,由小小的病菌所主导的隐蔽战线,病菌的威力甚至赛过了殖民者的坚船利炮。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人的征服大业拉开序幕。不可否认,西班牙殖民者心狠手辣,杀了大量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随身带来的病菌,杀死了更多的印第安人。

1519年,在佛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之前,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带着600名随从登陆墨西哥海岸,企图征服有几百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科尔特斯没有皮萨罗在印加帝国那么好的运气,遭遇到了阿兹特克人的顽强抵抗,虽然西班牙人武器先进,但印第安人毕竟人多势众,而且骁勇善战,科尔特斯左支右绌,损兵折将,狼狈不堪。

但没想到时来运转,1520年,也就是差不多一年后,有一个奴隶在古巴感染了天花之后来到墨西哥,结果这场传染病让阿兹特克帝国损失了一半人口,连皇帝都未能幸免。

墨西哥原本有2000万人口,1618年陡降到160万人。西班牙人的枪炮未能迅速做到的事情,他们身上的病菌却做到了。

长期的疾病肆虐让欧洲人迅速征服了澳大利亚大陆和美洲大陆,因为当地的原住民对欧洲人带来的天花、麻疹和流感毫无抵抗力,欧洲人来到新大陆之后,印第安人的数量减少了95%。原因很简单,欧亚大陆豢养了大量的牲畜,而在美洲被驯化的牲畜仅有5种,包括火鸡、羊驼、豚鼠、鸭子和狗。印第安人从未接触过致命病菌,也就无从产生抵抗力或基因变化。

当然,在病菌主导的战争中,欧洲人也并不总是胜者。

欧洲人也试图征服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寻找黄金、钻石、象牙等有价值的收藏品,但他们却被疟疾等当地的传染病打败了。这两个地方的当地人是遗传性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高发人群。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是奇怪的镰刀状,疟原虫无法在这种蛋白中生存,也就无法传播疟疾。这种免疫力的代价是,镰刀型血红蛋白也让体内的血液无法运输充足的氧气,导致当地人的体质比较差,但也因此阴差阳错地阻挡了欧洲人的入侵步伐。

可见,在没有疫苗和抗生素的时代,跨洋旅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多殖民者因此而丧生。殖民者的死亡率会深刻影响殖民者的制度选择。如果一个地区不适合殖民者生存,那么殖民者更可能建立一个掠夺性的政治制度,否则会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制度。

具体的机制是:潜在殖民者死亡率→是否选择定居→早期制度→当下制度→当前的经济增长。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欧洲殖民者死亡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受疟疾和黄热病影响,殖民者在南美和西非的死亡率很高,导致他们无法在当地定居。南美的欧洲殖民者也会深入到南美的雨林腹地,但每次都是快进快出,一旦掠夺到印加帝国的黄金、白银等资源,就迅速地带到了他们的沿海军事据点,然后通过港口运回他们的母国。

而在北美,是另外一种景象。

欧洲人携带的病菌让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相反当地却没有让欧洲人望而却步的病菌,因此欧洲人在北美大量定居,复制本国体制,建立产权保护制度。

由于制度一旦建立就会形成很强的路径依赖,早期的制度安排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持续地影响这片土地上的社会福祉。

出版25年,这本书为何仍值得反复阅读?-湛庐

我们先从欧洲的黑死病切入,讨论了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接着我们讨论了类似黑死病这样的传染病为什么会发生在欧洲,欧亚大陆的农业优势与传染病流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我们跟着病菌漂洋过海,去看了看在欧洲征服新大陆的过程中,病菌对战争的胜负的影响,以及如何形塑被征服地的社会制度。

病菌与人类的争霸战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口太多了不行,一旦脱离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人类就可能被大自然无情地吊打,掉进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太少了也不行,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本,经济可能面临衰退。

如果传染病的兴起与定居农业、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关,那么,当今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已经日趋完善,环境也越来越整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为什么病菌依然是人类社会难以摆脱的梦魇?